对于大部分负债人来说,长时间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是导致债务越滚越大、后来逾期的直接原因。
而如果我们冷静分析,就会发现促使我们长期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深层原因还是在于自身得过且过的心态和心存幻想的期待。
以及对于网贷和卡片隐藏的实际年利率缺乏有效的认知后导致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卡片与网贷的实际年化利率是要远远要高于表面数字的。
当我们面对高额的帐单即将还款发愁的时候,月费率0.6%左右的分期付款可能会被大家视为救命稻草。
但是如果换算成年化利率13%以上,如果再涉及取现、循环使用或最-低还款,利滚利效应下年化利率可能接近18%。
而网贷平台利率更为惊人,许多产品年利率达24%-36%,甚至触及法定上限。
大部分负债人就是被这些隐藏的高昂的实际成本、沉重的利息,一步步拖入债务陷阱,走上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之中的。
如果按照年化利率20%按照这个增加长速度,一般3-5年左右,本金就会翻倍了。
这个是非常恐怖的,即使我们熟知的巴菲特,他的年化收益也没有超过20%。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网贷可以理直气壮收取如此高额利息,那么当债务人深陷困境时,基于风险控制、回款效率或者社会关怀角度,是否可以减免部分息费、甚至以“本金打折”的方式结清债务呢?
实际上这种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诉求,在特定条件下其实并非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
随着债务人的逾期时间不断被拉长以及在自身并不具备法诉条件的复杂利益博弈中开始变得主动,所谓的“本金打折”结清也慢慢地开始拓展出它的生存空间,逐渐成为现实。
01
本金打折结清
真实存在的三种路径
“本金打折”并非不能实现,但是需要是在特定场景下才可能成为现实。
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债务都可以做到本金打折,目前只有下面三种途径才是真实存在的。
(1)债权方主动让利:息费减免下的“变相打折”
银行或网贷平台在面对长期逾期、催收困难且确实没有足够偿还能力的债务人的时候,为挽回部分损失,提高回款效率,可能会提供一次性结清优惠。
本质上是减免债务人在使用其金融产品时产生的部分利息、罚息或违约金,使后来偿还总额低于借款本金,效果上等同于对本金进行了“打折”。
比如ZS、PA都可以在逾期后一次还款的基础上享受减免息费的优惠,从而实现间接的本金打折结清的目的。
当然这需要债务人主动沟通、提供困难证明并展现还款诚意,也要遵循分期不减免,减免不分期的原则,需要一次性打折结清,不能分期。
(2)催收机构的慷慨解囊:第三方垫付的另类“折扣”外当
债权方将逾期账户委托给第三方催收机构后,后者为了完成业绩、获取佣金,可能会利用自身资金,替债务人垫付部分款项给债权方(比如垫付本金的20%-30%)。
债务人只需要支付本金的80%-70% ,对债务人而言,表面上也实现了“本金打折”。
(3)债权转让后:弹性的折扣空间
这种情况主要是发生在债权发生转让后,也就是当债权(尤其是长期坏账)被债权方以低价格(比如本金1-3折)批量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等受让方后 。
因为受让方的成本很低,此时,若债务人主动联系新债权人协商,受让方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可能会同意债务人以高于其收购价但远低于原始本金的价格(如本金5-7折)结清债务。
当然这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折扣空间取决于债权收购成本以及新债权人的预期利润。
02
警惕2.5折结清套路
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目前可以做到本金打折结清的,无非就是以上三种途径。
而对于市面上充斥的2.5折甚至1折结清的说法,都只是利用债务人的恐慌心理而精心设计的“打折结清”套路。
大体流程就是 以宣称“内部渠道”、“特殊政策”的名义,许诺2.5折甚至1折结清全部债务。
而要求债务人先支付一笔高额“服务费”或“首期款”则是他们偷偷埋下的陷阱。
当交了款后就会陷入对方以“正在走流程”、“需要等待债权方批复”等借口拖延的套路之中,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毫无进展。
要么彻底失联,要么告知“申请失败”且费用不退,甚至伪造结清证明导致债务人二次受害。
要切记,声称可以对于未逾期或短期逾期的债务提供本金打折,声称直接做到1-3折结清,且要求提前付费的,100%是套路!
写在后面的话:
“本金打折”确实存在于特殊的逾期人群以及特定的时间节点,但它绝不是每个人都唾手可得的所谓的上岸捷径。
更多时候只会沦为骗子榨取负债人身上最后一滴血的甜蜜外衣。
在那些声称先付费、低折扣、内部渠道诱人话术的背后,往往是深不见底的陷阱。
解决自身的债务没有捷径,只有认清现实,积极行动,主动沟通债权方,通过寻求重组方案,制定切实还款计划才能在债务迷雾中找到可行的出路。